您好!欢迎来到廊坊市拓迪化工有限公司

质 量  服 务  责 任  高 效  创 新  共 赢

化学试剂大包装

硝酸盐

当前位置:首页>产品中心>化学试剂大包装>硝酸盐

亚硝酸钠

  • CAS 号:7632-00-0
  • 分子式:NaNO2
  • 规格:分析纯 
  • 性状:白色或浅黄色结晶性粉末。有潮解性
产品信息 相关信息

指标名称

 规格

 分析纯

含量

 ≥99.0%

澄清度实验

 合格

水不溶物

 ≤0.002%

氯化物

 ≤0.005%

硫酸盐

 ≤0.005%

 ≤0.001%

 ≤0.0002%

重金属

 ≤0.0002%

【用途】用作分析试剂。

【包装】编织袋内衬塑料袋,25公斤/袋

  英文别名:Sodium,nitrite; sodium nitrile; Filmerine; SODIUM NITRITE; Sodium Nitrite;

  物理化学性质

  [ 密度 ]:1.29 g/mL at 25 ℃

  [ 沸点 ]:320 ℃

  [ 熔点 ]:271 ℃(lit.)

  [ 分子式 ]:NNaO₂

  [ 分子量 ]:68.995

  [ 精确质量 ]:68.982674

  [ PSA ]:52.49000

  [ LogP ]:0.25060

  [ 外观性状 ]:白色至灰白色粉末

  [ 储存条件 ]:

 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、干燥、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,远离火种、热源。库温不超过30℃,相对湿度不超过75%。包装要求密封,不可与空气接触。应与还原剂、活性金属粉末、酸类、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露物。

  [ 稳定性 ]:

  1.有氧化性,与有机物接触能燃烧和爆炸,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过氧化氮和氧化氮的气体。

  2.易潮解,在空气中可被氧化成硝酸钠。本品是食品添加剂中急性毒性较强的物质之一,摄入大剂量的亚硝酸钠,可使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输氧能力,造成身体组织缺氧,直至死亡。

  3.吸湿性很强。常温下在空气中氧化极为缓慢,加热至320℃以上分解释放出氮气、氧气、一氧化氮,*终生成氧化钠。与有机物接触易燃烧和爆炸。晶体亚硝酸钠在160~162℃间有一转化点,此时膨胀性,导电性、比热和压电性等物理性质均发生变化。易溶于水和液氨,其水溶液呈碱性(PH=9)。微溶于无水乙醇、甲醇、乙醚。露置于空气中缓慢氧化成硝酸钠。加热到320 ℃以上分解放出氧气、氧化氮,*终生成氧化钠。与有机物接触易燃烧和爆炸。有毒!

  4.易吸水,应保存于干燥密封的容器中,在空气中亚硝酸盐很容易被氧气氧化。NaNO₂溶液很不稳定,不能长时间保存。NaNO₂遇酸会形成弱酸,并产生棕色气体N₂O₃。亚硝酸钠有毒,不能用口尝。

  5.NaNO₂遇到不同的无机酸或羧酸会产生HNO₂,在大多数的有机合成中,NaNO₂都是以不稳定的HNO₂形式参与反应的,而涉及到HNO₂的反应通常很复杂,因为在溶液中还存在N₂O₃、ON+等。包括NOX、RNH₂在内的一系列化合物都能发生重氮化和亚硝基化反应。

  与氨及相关物质的反应 通常情况下,NaNO₂的HCl溶液与氨反应能很快进行,而且多数下能定量反应。对伯胺而言,反应产生重氮离子中间体,然后消除一分子的N₂形成碳正离子,再进一步与亲电试剂反应。

  而当分子中存在多个亲核官能团时,所形成的重氮基团则可能继续反应,在NaNO₂作用下,伯胺首先形成重氮盐,然后与仲胺发生关环反应。

  C-亚硝化反应 烷烃的中心碳一般不发生亚硝化反应,除非连有酰基、芳酰基、羰基、羧基、硝基、氰基、亚氨基或苯基等吸电子基团。一般的产物是亚硝胺或肟,硝基的邻位碳在NaNO₂作用下生成肟 (式3)。式4则是碳原子部位发生亚硝化,产物为亚硝胺。

  用NaNO₂的HCl溶液对酚进行亚硝化会得到相应的亚硝基化合物。例如,苯酚一般生成4-亚硝基苯酚,同时会有少量2-取代的异构体 (约10%),而2-萘酚则会生成1-亚硝基-2-萘酚。如果用NaNO₂与NaOH先作用后再加入乙酸,则可以在芳香环上直接引入亚硝基。

  N-亚硝化 NaNO₂除了可使碳原子发生亚硝化,也可使氮原子发生亚硝化,在加热条件下,产物可脱去一分子氮气而转化为酯类化合物。

  氧化反应 在催化剂等的作用下,NaNO₂可将伯醇、仲醇等化合物氧化为相应的醛、酮。

  除了可以发生氧化反应以外,NaNO₂同样可以参与还原反应,如亚硝酸根能够转化为硝酸根,进而实现对某些化合物的还原。

  6.稳定性 稳定

  7.禁配物 强还原剂、活性金属粉末、强酸、铵盐、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

  8.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

  9.聚合危害 不聚合

  10.分解产物 氮氧化物

  用途

  用作媒染剂、漂白剂、金属热处理剂、电镀缓蚀剂,医药上用作器械消毒、防腐剂

  危险性概述  

  侵入途径:

  健康危害: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、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;形成高铁血红蛋白。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、头痛、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;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。严重者血压下降、昏迷、死亡。接触工人手、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。

  环境危害:

  燃爆危险:本品助燃。

  急救措施

  皮肤接触:脱去污染的衣着,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。

  眼睛接触:提起眼睑,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。就医。

  吸入: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保持呼吸道通畅。如呼吸困难,给输氧。如呼吸停止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。就医。

  食入:饮足量温水,催吐。就医。

  消防措施

  危险特性:无机氧化剂。与有机物、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,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。与铵盐、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。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。

  有害燃烧产物:氮氧化物。

  灭火方法: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,在安全距离以外,在上风向灭火。灭火剂:雾状水、砂土。

  泄漏应急处理

  应急处理:隔离泄漏污染区,限制出入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(全面罩),穿防毒服。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、有机物、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。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。小量泄漏: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、洁净、有盖的容器中。大量泄漏: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。